中泓软件园- 打造齐全的绿色软件家园

中泓软件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资讯

每经热评-|-私募基金管理人因“动作”违规频受处罚,保持常态化严监管很有必要

时间:2022-12-27 16:58:21 作者: 人气:

每经评论员 李蕾

临近年末,监管机构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仍然不减。进入12月,不仅各地证监局对多家存在违规行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高管开出罚单,中基协也持续出手,对违规私募进行了严格的纪律处分。

笔者注意到,这些受到监管处罚的私募机构,其违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挪用基金财产、向投资者违规承诺保本、募新还旧、违规募资和销售、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登记备案信息不全面或未备案等等,存在着不少共性的地方。而在这些私募基金管理人中不乏一些行业知名机构,也犯下了看似低级的“常识性”错误,因此吃到了监管的罚单。

近年来,私募基金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创新创业、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基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到2.37万家,管理规模突破20万亿元。

一方面是私募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滋生了大量乱象,加强行业规范发展刻不容缓。事实上,今年以来,监管机构连续发布多个文件加强私募自律规范,但由于私募从业者数量庞大、鱼龙混杂,光靠行业自律还是很有难度的,常态化严监管很有必要。

以此次受到深圳证监局处罚的机构为例,其中有一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多只基金产品就通过投资、收益分配均通过特殊目的实体进行集合运作,相当隐蔽。有的产品所募集资金的退出期限与底层投资标的投资期限不匹配,形成期限错配;也有的产品未按投资标的的实际经营业绩或者收益情况向投资者分配收益,形成分离定价。另外,还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违反基金合同相关约定,不仅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个人募集资金,还擅自将募集资金划转至基金管理人及关联人账户,累计净转出金额达到数亿元,令人咋舌。

通过一系列操作,这些机构妄图将违规行为深藏在水面之下,但监管机构仍然通过穿透式的监管对其进行了警告与处罚。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机构因为一些看似非常“基础性”的违规动作而受到了处罚。例如前面提到的这家知名机构,受处罚的原因竟然是旗下基金对某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降至5%时,未及时停止减持并对外披露。作为一家经营多年、在行业内颇有影响力的机构,竟然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着实令人大跌眼镜。而如果没有监管机构的常态化严监管,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违规行为可能就会频繁发生,无形中也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保持常态化严监管、穿透式监管,及时对私募违规“动作”进行打击是非常有必要的。“打早、打小、打透”,才能实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

相关下载

    热门阅览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