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13:38:03 作者: 人气:
每经评论员 王砚丹
资本市场苦非法证券活动久矣!但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状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12月23日,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对涉及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提出了时间表,包括:2023年3月底前,现有网上涉股市“黑嘴”、非法荐股的信息、账号和网站平台得到基本处置。2023年6月底前,证券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要求得到落实。
现在已经临近2022年年底。看得出来,这次监管系统对困扰资本市场多年的顽疾,是要开展一场雷霆风暴行动,以期在短短半年之内建功。
但笔者看来,要想短期内达到预期目标,并非仅是监管发力即可,而是需要平台网站、金融机构共同努力,更要警惕在“雷霆”行动之下,非法证券活动从线上转入线下的可能。
历史上看,包括证监会在内,对于打击上述股市“黑嘴”、假冒证券基金机构等非法证券活动,屡次下重拳、出狠手,如2018年原证券节目嘉宾主持人廖英强因操纵市场被罚没约1.29亿元。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防范非法证券活动的宣传力度,相信投资者略加留心,搜索各大券商官网或下载官方APP,除了在投教基地栏目中看到相关防范非法证券活动的宣传外,也可以时常看到券商“关于警惕假冒XX证券的通知”。
但上至监管,下至金融机构,花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资源,投资者上当受骗仍有发生。要先究其根源,方可对症下药。
从过往新闻报道可以看出,老年人往往是受骗的重灾区。骗子的骗术有时候并不高明,多通过社交媒体向QQ群、微信群引流,然后雇佣一群托儿烘托气氛,最后诱骗受害者转账。这种骗术实际上早已被多次曝光,却仍有不少老年人中招。甚至笔者以前接触过一个案例,一位老者向冒充某券商工作人员的骗子转账时,明明微信已经提示可能有风险,却仍然盲目轻信。最终老者去向券商追讨,无功而返。
由此可知,除了平台应加大对相关可能从事非法证券活动账户打击力度外,平台、银行、券商等也应加大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如果遇到平台方预警,银行方对潜在风险账户或应采取延迟到账、或及时人工联系受害者等措施;此外,尽管券商经常在官网、官微上对假冒自家的非法机构进行公示,但往往有“马后炮”之嫌,如何更好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对假冒自家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的机构或个人进行打击,也将是涉及自身品牌形象、经营安全的重要课题。
此外,线下非法证券活动也不容忽视。如从去年开始,多地监管部门发出风险警示,提醒投资者警惕“莫桑比克国际证券交易所”的骗术,但直到今年秋季,种种迹象表明该骗局依然在继续。其行骗方式除了自媒体引流外,还包括盛大的线下推介会、论坛、新闻发布会等,一些警惕性不强的老人不排除会上当受骗。防疫措施转变后,线下活动举办更容易,需高度警惕线下非法证券活动重新活跃的可能。
远离非法证券活动, 建立一个风清气正的资本市场,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虽然老年人可能是受非法证券活动的重要群体,但年轻人也不能置身事外。岁末年初,即将迎来招聘高峰,笔者建议,年轻人在求职时,对语焉不详的、强调钱多事少的投资公司之类,应持谨慎态度。这不但是保护自己免于坠入非法证券活动的坑,或许也是保护自己父辈最有效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