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19:38:04 作者: 人气:
2月1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最新公募基金保有量规模100强榜单。令人意外的是,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两大券商分列第八和第九位,也是自榜单公布以来首次跻身前十。
在这份榜单里,中信和华泰一直是券商中的佼佼者,曾交替坐上细分榜单的头把交椅。从过往的双雄争霸到如今携手前十,这背后有什么值得思考呢?
在中基协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公募保有量百强榜单上,券商保有规模合计为12570亿元,环比增长7.62%。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分别以1417亿元、1226亿元,依次为券商类代销榜上的前两位,同时跻身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第8名、第9名,历史上首次双双跻身前十强。
事实上,中信和华泰一直是券商公募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中过千亿关口的两家券商。华泰、中信的保有量“一哥”争夺战也一直在上演。仅2022年以来,中信和华泰也是轮流居首。
2022年一季度,华泰证券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为1230亿元,位居全部机构的第12位,成为当时的券商一哥。而紧随其后的中信证券权益类规模只少了不到70亿元,双方在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则是打成平手。
2022年二季度,华泰证券在权益类基金规模为1266亿元,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但是在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中信证券则是实现超越。
而在2022年三季度,华泰证券权益类基金和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分别为1075亿元、1325亿元,位居券商类榜首,中信证券紧随其后。
而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中信证券则是实现了全面反超。
事实上,头部机构基金规模保有量格局早已形成,券商始终游离在前十名之外。过往的四季度,中信和华泰携手挺进权益类公募基金保有量前十,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思考。
深圳某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估计可能是ETF方面的增量较为明显。因为去年11月份起,权益类资产触底反弹,是收益比较确定的一个阶段,资金借ETF博反弹是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债市的剧烈波动,相关类型的基金其资金是外流的。”
而一位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则是表示:“公募基金对ETF倾注了很多精力,为了ETF的保有量,基金公司也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另外,ETF这个业务规模也比较特殊,首先是基金公司要抢首发,同类的主题ETF也很多,还要拼行业地位。对于市场而言,保有量第一名沉淀下来,才能够真正做强做大,建立起整个生态。”
沪上某券商人士则是指出,其实去年四季度公募ETF是有增量的。
申万宏源金融工程团队认为,2022年 ETF发行放缓,但总体来说,ETF市场数量和规模依然持续扩大,ETF总数量从2022年初641支增加到2023年初的763只,市场总规模从1.41万亿元增长到1.6亿万亿元。行业大类风格上,宽基指数ETF发行总规模最大,先进制造类型ETF发行数量最多。2022年新发的ETF产品主要还是以5亿元以下的,小规模ETF为主。20亿至50亿以上发行规模的产品更少。资金净流入交稿的ETF,主要以宽基指数ETF为主。
某券商非银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华泰的增长是因为那个统计口径,把ETF拉入进去,那个一、二季度就表体现出来了。”
2022年的市场,从年初的股债双杀,到四季度的债市遭遇冲击,投资者遭遇资产荒。
零售端承受的压力,让券商财富管理也在大量开拓to B业务。事实上,投资者机构化已成大势所趋。客户机构化趋势将催生更多客需型业务需求,且机构业务竞争优势将更多体现在产品化能力。
“四季度数据显示,头部券商发力基金销售业务的效果较为明显,多家券商的保有量规模也出现明显增长。去年大家都在做to B业务。”沪上某券商财富管理人士指出。
而从机构需求来看,机构业务对牌照、产品支持、人才、业务联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头部券商具备综合实力和先天优势。
此外,海通证券非银团队认为,尽管从代销规模来看,券商的代销规模远低于银行,但进入百强榜单的券商机构数已远超银行。其中,中信、华泰股+混及非货保有规模同比增速均超过35%,广发、招商证券等排名前列。近年来,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步伐加快,在组织架构以及产品引入上比银行更具灵活性,有较大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