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2:28:05 作者: 人气:
短期内,由于1月份银行理财到期赎回压力不小,因此二级资本债抛压或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长期来看,银行理财经历本轮“赎回潮”与规模损失后,长期经营重心将会从过去的“增收益、扩规模”转变为“降波动、稳规模”。债券市场上久期偏长的二级资本债品种,将可能面临长期配置力量不足的情况。
不过考虑到当前资金面相对宽松,跨年后杠杆资金重新入场,或形成短久期二级资本债新买盘。
与此同时,尽管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位于历史较高水平,但进一步考虑经济复苏“强预期”和债市偏弱的环境,投资者普遍选择“缩久期”策略,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利差中枢较高,赔率空间其实并不大,投资需相对谨慎。下阶段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再度出现系统性行情,需要等到年中经济复苏预期予以兑现、债市基准利率上行风险明显缓释后。交易属性更强的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其信用利差届时将跟随基准利率同步下行。
因此,短期内在久期策略上,我们更加推荐配置1Y-2Y券种。
在信用下沉策略上,2022年12月份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增厚之后,隐含评级在AA+、AA的二级资本债配置价值已经重新显现。不过AA二级资本债投资时,需要优选区域与发债主体,规避弱资质银行到期不赎回带来的券种价值波动。
长期来看,2023年受整体信贷环境偏弱的影响,二级资本债供给冲击无需担忧。但我们需要考虑若《巴塞尔协议III》本土版监管落地,对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中枢长期抬升的作用。
2022年11月中旬银行理财“赎回潮”开启以来,负债端压力使得银行理财部分抛售持有的二级资本债。从二级市场成交数据来看,2022年11月14日至12月29日,银行理财持续净卖出包含二级资本债在内的“其他类债券”超3000亿元,推动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阶段性走阔。截止2023年1月4日,AAA-二级资本债各期限信用利差,均位于2019年以来历史分位数的50%以上。
但在另一方面,2022年12月下半月以来,二级资本债行情又显示出企稳迹象,信用利差略有回落。这是否意味着,做多二级资本债的机会窗口已经到来?我们认为,需要关注以下6个因素对下阶段行情的影响:
1、“赎回潮”的后续影响
短期内,从银行理财到期情况来看,2023年一季度特别是1月份,银行理财负债端仍会面临一定的到期赎回压力,对应着投资端二级资本债仍会有部分抛压。
根据我们的测算,截止2022年12月30日,全市场银行理财剔除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破净率为22.6%,尽管从高位回落,但绝对水平仍然较高。在此背景下,若银行理财到期规模较高,散户投资者有较大概率因为不满意产品业绩表现而选择赎回产品,产品投资端将被迫抛售持有的二级资本债。
展望2023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到期规模偏高。从往年季节性上来看,银行理财通常都会表现出一季度规模下行,二季度后规模回升的情况。这是因为银行在年初冲刺“信贷开门红”,通常都会安排部分理财产品在一季度到期,并引导资金回流表内,从而为信贷投放备付流动性。
具体到2023年一季度,根据我们跟踪的封闭式银行理财到期只数情况来看,2023年一季度有两个到期高峰值得关注,分别位于1月中旬与3月末。而我们在2022年12月20日报告《“赎回潮”有哪些新变化?》中表示,参考2022年3月份上一轮理财“赎回潮”情况,理财产品对二级资本债的抛压减少,要等到到期高峰结束后。因此对当前二级资本债行情而言,理财产品的抛售阶段或仍未结束。
而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经历本轮“赎回潮”与规模损失后,长期经营重心将会从过去的“增收益、扩规模”转变为“降波动、稳规模”。而“降波动”的主要手段则是负债端降低产品委托期,投资端降低持仓券种久期。在此背景下,债券市场上久期偏长的二级资本债品种,将可能面临长期配置力量不足的情况。
从我们跟踪的理财发行情况来看,2022年11月以来,新发封闭式理财平均委托期的确呈总体下行势头,反映出银行理财发行方“降久期、降波动”的长期趋势。
2、流动性宽松如何利好短久期品种?
在二级资本债银行理财卖盘仍然阶段性持续的情况下,行情若想要出现拐点,需要有增量买盘入场。
12月下半月以来,债市行情总体企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流动性重新趋于宽松。在2022年12月18日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流动性新信号”》中,我们预先判断了跨年前后资金面宽松的四个因素:
(1)失业上行,央行宽松资金面紧迫性增强;
(2)疫情扰动经济期间,政府“增收”行为将阶段性放缓;
(3)疫情阶段性扰动工业生产,银行信贷“开门红”成色打折;
(4)银行理财仍有赎回压力,资金回流表内助推流动性宽松;
展望2023年春节前后,受上述因素影响,流动性宽松仍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从银行间质押回购数据来看,元旦跨年前商业银行由于需要提前备付跨年流动性与应对考核,资金融出减少,银行间资金成交规模反而下降。
跨年后,随着商业银行资金融出意愿增加,以及当前短久期二级资本债-资金利差空间丰厚,我们预计跨年后“杠杆套息”策略将重新流行。杠杆资金将成为短久期二级资本债的新增买盘,推动券种收益率继续下行。
3、经济复苏期如何影响中长久期品种?
短端资金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复苏“强预期”,对于中长期二级资本债品种的影响。
由于疫情高峰结束后,经济数据修复是大概率事件,叠加上两会上政府可能推出新的刺激经济政策,市场担忧中期基准利率仍有上行风险。在此背景下,“缩久期、降波动”就成为固收类产品的主要操作策略。而3Y以上二级资本债由于久期偏长、波动较高,在债市利率缺乏系统性下行机会的条件下,配置需求相对缺乏。
类似的案例,我们可以参考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的“债熊”行情。在此期间,受“降久期”策略的影响,1Y-2Y二级资本债配置盘相对较多,信用利差中枢较低;3Y-5Y二级资本债配置盘相对缺乏,信用利差中枢较高。
考虑当前行情,尽管从历史分位数的角度,越长久期的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越高,博弈空间看似更大。但如果进一步考虑当前经济复苏预期偏强,中长债券种信用利差中枢抬升,3Y以上二级资本债的赔率或许并不大,投资仍需谨慎。
中期来看,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出现系统性压缩,需要基准利率阶段性向下的拐点重新确立。2020年以来,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曾出现三次系统性压缩行情,分别为2021年初至2021年8月,2021年10月至11月、2022年4月至9月。三次行情中基准利率均向下,债市大行情总体走强。在此背景下,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作为信用债中久期偏长、债牛行情中资本利得较高的品种,受到了债市交易多头的青睐。
因此我们认为,下阶段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再度出现系统性压缩行情,需要等到年中经济复苏预期予以兑现、债市基准利率上行风险明显缓释后。后续若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或社融向上幅度低于预期,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将迎来系统性做多机会。
4、信用下沉空间有多大?
在不拉长久期的情况下,产品若想要增厚收益,主要靠信用下沉。具体到二级资本债品种,我们认为目前短久期二级资本债存在一定的信用下沉空间。
回顾2022年二级资本债到期赎回情况,共有24只债券、20家银行主体未行使赎回权,上述券种发行时债项评级最高为“AA”,中债隐含评级最高为“A+”。参考历史,我们认为中债隐含评级在AA+及以上券种,到期不赎回概率较低,安全性较高,隐含评级AA品种则需要优选区域,防范风险。
回顾近期行情,银行理财“赎回潮”中二级资本债遭遇抛售,券种收益率上升导致银行主体融资成本升高,到期不行使赎回权概率上升。可以看到,2022年11月下半月至2022年末,共有7起二级资本债未行使赎回权,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投资者担忧情绪升温,使得隐含评级AA+、AA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均有所上升,其中AA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上升至历史较高水平。
展望未来,在当下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收益率绝对水平仍然偏高,银行再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发债银行不行使赎回权概率仍然较大。但考虑到信用利差已经增厚,配置价值显现,追求安全性的投资者,可以适当下沉至AA+二级资本债品种。进一步追求盈利空间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参与AA二级资本债的博弈,但需要优选区域,规避经济底子较差的地区。
为了筛选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的二级资本债,我们设定以下四个条件:
(1)剩余到期年限(考虑赎回)在2.5年以下;
(2)非国有、股份行二级资本债;
(3)余额在20亿及以上,具备一定流动性;
(4)若2022年至今某省、直辖市银行发生过二级资本债不赎回事件,则该区域二级资本债中债隐含评级要求提升至AA+,其他区域隐含评级要求可放宽至AA。
最终我们筛选出19只债,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其发行人多为江苏、浙江、广东经济强省区域银行,发行券种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投资者可以予以关注。
5、供给是否需要担忧?
中长期来看,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可能影响二级资本债行情。其一是2023年二级资本债供给情况。
我们发现,二级资本债供给存在两个特性:
(1)与信贷投放行情有关。信贷投放旺盛时,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高,二级资本债供给较易放量。回顾2022年,受全年信贷投放不振的影响,商业银行次级债净融资额并不高。
(2)与季节性有关。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高峰期通常出现在三、四季度,上半年净融资量相对较少。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上半年通常是信贷高峰,三、四季度商业银行则需要根据上半年信贷投放情况,制定相应的二级资本债发行计划,同时满足年终审计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综合上述两个特点,我们认为2023年二级资本债供给,对市场的扰动有限。
一方面,根据我们在2023年1月2日报告《2023年社融展望》中的测算,受企业去库降低短贷需求,以及票据冲量规模下降的影响,2023年信贷增速较难超预期。全年来看,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融资需求可能并不高。
另一方面,二级资本债供给高峰通常出现在下半年。展望2023年下半年,届时债市环境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基准利率向下趋势或重新确立。再此背景下,二级资本债行情可能偏强,供给对于趋势的扰动有限。
6、《巴塞尔协议III》本土版落地影响
中长期来看,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因素,可能影响二级资本债行情。其二是2023年本土版《巴塞尔协议III》协议可能落地。
2023年,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可能推出。相比于2012年银监会参考旧版巴塞尔协议制定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最新的《巴塞尔协议III》最终版在次级债(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风险权重认定方面出现变化,风险权重由100%上调至150%。
二级资本债风险权重的变化,将如何影响行情与利差?我们可以予以简单估算:
对比同样由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发行的3年AAA商业银行普通债与3年AAA-二级资本债,2022年1-10月份,在市场参与二级资本债热情较高的情况下,两者依然有平均22BP的利差。对于除商业银行自营以外的市场参与者而言,由大行与股份行发行的同期限商业银行普通债与二级资本债,信用资质几乎相同,基本不存在违约或到期不赎回风险。因此该利差主要由商业银行自营行为导致。
对于商业银行自营而言,投资大行3年商业银行普通债风险权重为25%,投资大行3年二级资本债风险权重为100%,风险资本消耗上升,提高了银行自营投资二级资本债成本。因此若大行发行的普通债与二级资本债收益率相同,银行自营不太可能投资二级资本债,由此导致“二级资本债-普通债”出现利差。两者利差上升后,不受风险资本约束的非银行自营投资方,将更加偏好持有相对高收益的二级资本债,使得普通债与二级资本债利差达到动态平衡。
在二级资本债行情偏强的2022年1至10月,3年AAA商业银行普通债与3年AAA-二级资本债利差平均为22BP,该利差对应着商业银行自营投资二级资本债相比于投资普通债,需要多消耗75%的风险资本。若《巴塞尔协议III》本土版监管文件落地,二级资本债风险权重上升至150%,则二级资本债与普通债消耗风险资本差提升至125%,线性推算普通债与二级资本债利差将上升至36BP,较目前上浮14BP。
因此展望2023年,即使后续二级资本债行情重新走强,我们也需考虑《巴塞尔协议III》本土版监管落地后,其信用利差中枢长期抬升的影响。
7、总结
综合来看,短期内由于1月份银行理财到期赎回压力不小,因此二级资本债抛压或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长期来看,银行理财经历本轮“赎回潮”与规模损失后,长期经营重心将会从过去的“增收益、扩规模”转变为“降波动、稳规模”。债券市场上久期偏长的二级资本债品种,将可能面临长期配置力量不足的情况。
不过考虑到当前资金面相对宽松,跨年后杠杆资金重新入场,或形成短久期二级资本债新买盘。
与此同时,尽管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位于历史较高水平,但在进一步考虑经济复苏预期下债市偏弱的环境后,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中枢水平抬升,短期赔率空间其实并不大,投资需相对谨慎。下阶段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再度出现系统性压缩行情,需要等到年中经济复苏预期予以兑现、债市基准利率上行风险明显缓释后。交易属性更强的中长久期二级资本债,其信用利差届时将跟随基准利率同步下行。
因此在久期策略上,短期内我们更加推荐配置1Y-2Y券种。
在信用下沉策略上,2022年12月份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增厚之后,隐含评级在AA+、AA的二级资本债配置价值已经重新显现。不过AA二级资本债投资时需要优选区域与发债主体,规避弱资质银行到期不赎回带来的券种价值波动。
长期来看,2023年受整体信贷环境偏弱的影响,二级资本债供给冲击无需担忧。但我们需要考虑《巴塞尔协议III》本土版监管落地后,对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中枢长期抬升的作用。
风险提示:疫情波动风险、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信贷投放超预期、银行理财赎回压力超预期、发债银行到期不赎回风险、《巴塞尔III协议》中国版监管内容超预期,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走势,相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