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7 10:38:29 作者: 人气:
周末,看到一条重要消息,想和各位老铁分享一下。
券商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至8月底,私募仓位已经降到了59%的低位,和7月份相比降低了4个百分点。
很多朋友对于这个仓位水平没啥概念,可以参考一下以往的数据。今年3月底私募的仓位是59%,4月底则是56.5%。而如果继续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当私募仓位接近或者低于55%的时候,大概率就是历史的底部。比如2008年下半年、2018年四季度等。
考虑到9月份市场仍然在调整,结合市场天天杀“白马股”的现象,预估私募当前的仓位还在降低。如果以上述历史数据为参考,从私募的进退表现看,市场大概接近一个阶段底了。
当然,市场底是慢慢熬出来的,仅以数据作为参考,估计有朋友说我刻舟求剑了。其实,经常看达哥文章的朋友都清楚,在市场中最终要的是应对,达哥说上述数据主要是起到一碗鸡汤的作用,免得大家过度失望,难熬的时候终归是要有希望的。
回来聊市场。今天大盘的这种表现,只能说是没有悬念。三大指数盘中都有过一波不错的拉升,主要受利好消息的刺激。
盘前,央行开展7天期420亿元、14天期93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有20亿元逆回购到期,净投放流动性1330亿元。
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当然有国庆长假的因素影响,但去年同期的净投放只有1000亿元,这多出来的资金自然算是利好,从A股早间的盘面也能看出来。
与此同时,央行还决定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2015年和2018年,央行两次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后,汇率走势短期都有稳住的表现。对A股而言,显然也能理解为利好,所以也能看到今天北上资金是净流入的。
然而,利好对盘面的刺激终归有限,盘面依旧很弱,大盘也只是出现了半日游的行情,午后震荡回落,尾盘还出现了一波小跳水,只能说市场的抛压依然不小。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最近几个交易日,大盘在盘中都有异动拉升,持续的时间在逐渐加长,而且今天早盘低开高走买入的资金量是超过上周五下午翻红那波的资金量的,一定程度上说明多头的抵抗力度其实是越来越大。这是一个好现象,但这部分资金力量很小,关键看这份力量能不能成势了。
盘面上,储能概念活跃,宁德时代宣布与美国储能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供应商FlexGen达成合作协议,将在三年时间内为后者供应10GWh的先进储能产品。从宁德时代的走势看,今天仍然属于反弹性质,上方均线还处于空头排列。
建材板块中,部分个股出现异动,可能和人民币汇率下行利好出口业务多的建材企业有关,大部分建材股仍然是跌的,量能比较一般,只能先当弱反弹来对待,不宜冒进。
酒店餐饮板块表现较强,和香港疫情方面的消息有关,加之节前炒作这个板块是惯例,今天该板块早盘冲高后遇到压力,收出明显的上影线,量能表现一般,持续性还有待观察。节前要小心节日类品种出现利好兑现的情况,短线也不适合追买。
跌得比较多的是近期的强势板块,比如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代表的资源股,下跌主要是因为强势美元周期下资源品价格大跌,石油价格跌破了80美元/桶的重要支撑位,已经创下今年的新低。
就传统能源而言,达哥目前的态度并不看空,这种强势股只是一天大幅调整,并不能看出什么。有市场消息解读为强势股补跌是下跌接近尾声的信号,只能说当前市场成交金额急剧缩小,板块之间的轮动是常态,不能只关注短期的情况,还要观察持续性。
短线情绪方面,出现了达哥很长时间都没见到的场景,沪深两市涨停个股36家,但连板个股就只有一家,很罕见。这在今年三四月份的市场中都没见到过,基本是情绪的冰点了,这种现象短期大概率是会有修复的。唯一的连板股会浴火重生吗?
有意思的是,在A股收盘以后,恒生指数出现了V型反弹,美元指数还出现了跳水。这应该是一个好现象,但找了一圈也没发现有什么利好消息,希望A股节前能给大家发一波红包吧!
综合今天的盘面,达哥觉得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今天大盘的快速下探,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最怕的是市场出现连续阴跌的情况,像今天这种幅度加大的波动,反而更有利于市场见底。
从上证指数15分钟级别K线图来看,目前有两种走法,一种是后续快速向下放出力度,另一种是短期修复回到上周的平台中接着震荡。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达哥倾向于后者。今天市场呈现的格局是非常集中化、结构化的,虽然说整个盘面还是处于普跌状态,但是一些板块已经联动地出现拒绝下跌了。
其次,要认清我们自己的交易模式。基于上面的认知,我的理解是大盘仍处于弱势的反复阶段,但短期普反随时会来。对我们而言,要认清自己,即是做短线还是做中线。短线大概率是要去尝试机会的;而中线,可能目前并不是具有性价比的交易阶段。
前面提到的情绪冰点,叠加大家讨论的3000点保卫战,老实说,如果置之死地而后生,指数和情绪能够达到一种低点的共振,也不失为开启新周期和新行情的一种方式。
(张道达)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